QQ圈子最近横空出世,很赚眼球。朝内的社交巨头腾讯一发力,众用户都直呼震惊。
昨天晚上试用了一把,“精准”成为了第一感受。本人的QQ使用比较活跃,不过在QQ上的社交并没有特别泛滥,现实中所认识的人(亲戚除外)也尽数以大名备注之。即便如此,QQ圈子依旧为我挖掘了一批未曾加为好友的好友,和现有的好友一同分为6个圈子,还推荐了一批智能备注。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产品并没有使用我或其他用户的聊天记录等“隐私”信息,就把我的一大堆隐私呈现在我的眼前。可以说,QQ圈子必然是一个以技术为驱动的产品。依藉着QQ这个即时通讯工具上的好友关系、好友分组、好友群,以及腾讯旗下的空间、朋友、微博等社交网络服务,加上一系列算法,一个逆天的“圈子”诞生了。
众所周知,QQ这款通讯软件在我国的网民中几乎是人手一个。在很久以前,腾讯就使国内的互联网用户习惯了一上线就先点击一只企鹅,然后全程“挂着”,网络寻人、聊天、留言全靠他。都说朝内百度抄Google,阿里学Amazon和eBay,然而纵观国外的互联网行业,还真没有找到别的靠一款即时通讯工具起家然后吃上十年的巨头。在这十余年内,腾讯稳扎稳打,并逐渐拓展新内容,俨然已经让你和你的社交信息在他的地盘上安营扎寨,生根落户。试问:你确定比腾讯更了解自己的人际吗?
有些人,你早已失去联系,只要这个人还活者,用着QQ,腾讯就能给你找出来;有些人,你忘了他叫什么,只要这个人有名字,用着QQ,腾讯就能告诉你。不错,罗宾·顿巴指出,人类的稳定社交圈子内,平均只能容纳约150人,更多的将被疏漏或遗忘。但只要你和你的社交圈子呆在或曾经呆在QQ上,腾讯就有资本了解你。同样的,腾讯也可以了解你圈子内的150个人,那150个人也有自己的150人社交圈,其中那些与你的社交圈不重合的部分,往往就会成为你的外扩社交圈。
其实SNS的恐怖之处就在于此,而QQ圈子,只不过常识性地揭开了一角。
此前曾评论说QQ圈子抄袭了Google+,其实不然。Google+有一个概念叫circle(圈子),名字差不多,但g+的circle仅是一个好友管理系统,类似QQ上的分类。不过在Google+上,一个好友可以存在若干个圈子内,在推送信息时,用户可以指定推送至哪个特点的圈子中,省得你分享在夜店逍遥快活的照片被你老妈发现,而在QQ上,一个好友只能呆在一个分类中。Google原本希望凭借这个更为贴近现实生活信息传播的设置(还有加好友时那Html5的小清新)跟Facebook叫板,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远不够的。
貌似QQ圈子里,一个好友也会存在与若干个分类里?回去再试试。
虽说Google是目前互联网信息界的一哥,但如今Facebook在SNS领域里实现了制霸。只要是SNS都会相应地带有自己的社交信息推荐引擎,现在看来,如果在国外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拉丁人圈子里,Facebook的推荐引擎明显会比Google+的靠谱。而在中国,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腾讯。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争先做SNS的动机所在,也是Lary Page急着强推Google社交化的原因。
对于QQ圈子的出现,还有很多惊恐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变相地实现网络实名制,更有人说这将成为个人隐私的灾难。莫非“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吗?
现在或许还能通过退出体验来避免公布一些不希望透露的内容,但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隐私的壁垒在主客观各种条件刺激下愈发地变薄。SOPA出现时尚且引来骂声一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把个人隐私当回事儿。
说了这么多,也许我们本来就没什么隐私可言,因为“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洗洗睡吧。
也许会变成抓小三利器…
你这种人就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