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让文明躺在温床,也让文明躺在坟墓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抱残守阙, 海阔天空
雅典卫城与现代雅典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读过安东尼·滕的《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心情无疑是复杂而矛盾的。作者带着批判性的目光,扫视了今天地球最为显著的人类都市,罗列出了一个寻常市民所能够想像以及无法想像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人类分散在这个行星的各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璀璨的文明,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形态的人类造物。而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聚集形式,保留了很大比例的历史文明遗迹,让后世之人得以按图索骥,面对及探寻前人传承下来的文明印记。由此说来,城市景观作为文明的瑰宝自然应当受到应有的保护,这毫无疑问,也是文明世界的共识。

然而看过安东尼·滕的论述,又会觉得他所论及的保护有些过于严苛了。

在回顾多座世界性都市的历史时,作者的文笔言辞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包括罗马、阿姆斯特丹、京都在内的一些现今看上去做得还不错的都市,也历数了新加坡、北京、雅典等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严重遗弃的历史遗迹,更遑论开罗、墨西哥城等地在人口爆炸的威胁下显得岌岌可危的现状了。

《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的许多篇幅仿佛都在述说一种观点:都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应当尽量全盘保护。

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个观点,似乎是成为了我翻阅中最时常想到的问题。保留前朝的古迹是否意味着放弃后世有可能出现灿烂文明的展示形式?保护的议题如何容纳日益扩大的城市聚居建筑需求?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平衡点又在哪里?

对于评论人类历史中积极地策划还原历史环境真相的行为,安东尼·滕则给予了中肯的肯定——即便那是一种“重建”式的恢复——书中关于战后华沙重塑工程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源自于安东尼笔下好不吝啬的赞词。

或许作者这样在我们常人眼中有些“厚古薄今”的呐喊人正是这整个人类社会所需要以中和不可挽回式的破坏与风化的吧。“激进”的保护,给后世者的欣赏者与建设者多一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