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说话,“说”比“话”重要

Categories 谈天说地

daybreak对于一则信息来说,其本身很重要;但对于一个需要进步的社会而言,言路是否敞开更为重要。这早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共识,但也往往非常容易被我们忽视。

我并不否认有些一面之词会误人子弟,我也没有忽视实际上现在某些媒体上信息泛滥的事实,尽管这些情况都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然而皆是站在是特定的是非观高地上做出的判断。

是非观不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它指导了人的言行举止,乃至为人处世之道。蛋疼就蛋疼在你看一件事物是正确或是错误、好或坏,本身就由先期入驻脑瓜子的因素来判断决定。换言之,是你接纳了的已知信息树立了你的是非观。有时候不得不说,是非本身就是一种弹性的,可辩证地看待的概念。

这时候再看言路,优先级就溢出来了。

以上这些想法是在看了知乎上的一个关于铁道部被裁撤后的意义的话题后得出的。

铁老大生死引发的话题

那个做了渣一样12306.cn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被裁撤,铁路系统转为市场化运作,曾经潮水一般的咒骂是否会由此转化为一片叫好之声呢?

至少在知乎上没有呈现出一片倒的情况。

《铁道部撤销并被划入交通部意义何在?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不乏对这项举措拍手称赞的回答,剖析了变革前后性质的优劣,表示欢迎用市场的力量改变计划性的体制,深入改革以冲刷低效率的乱象。

略出人意料的是被赞同最多的是一个对改制表示叹息,同时也反对市场化运营铁路系统的观点。在这个渴望开放的氛围无所不在,无比藐视体制及其五毛的网络世界,尤其是在知乎这个互联网“精英”社区里,600+的赞同票显得十分显眼。

当然,得到如此多的认同建立在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分析之上。没有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辩驳,如此观点恐怕很难跑到问答页的首屏。

生活是多彩的,世界是辩证的

回答者是id叫“王帝彼得”的用户,黑体字签名是:“我说往北走不通,就是说要往南吗?”

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就好像所有事件的解读并不只有一个角度。普天之下,大道理太多,如果全都被记录在一本经典内,那么这本经典的主旨必然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理解这个世界最怕的不是找不到真理,而是所有的论调都已经被盖棺定论地一刀切。

恰巧,政治是辩证法的实用性最显而易见的领域,也是格外容易出现一刀切的领域(比如集权体制下的思想宣传)。因此,在政治的话题内,也许会有适用于某个阶段某个人类群体的制度,但绝对没有一定适用的条款。

信息社会下谈论政治,靠的无非是广阔的言路。如果只听一家之言,想必执政者、把关人和拿着话筒的角色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用缜密的逻辑与丰富的情感操纵你,没错,有那么几十年里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说话,“说”真的比“话”重要

胡澈之前在搏击俱乐部的群里推荐了罗振宇的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罗辑思维”,加了关注,挺有意思。每天,他会用语音的形式放出一个当天的关键词,受众们回复关键词即可得到一篇带观点的文字。这周二的语音里有这样一句话:

所以我们这一代识点字儿的中国人有一个任务,就是把常识告诉中国人。这点事儿就够我们忙一辈子了,而不必做什么创见或者创造。

微博、微信,文字、图片、音频,运载信息的形式很丰富很多样,更有意义的却是在有这么多信息在渠道中传播,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更多地方了解更多事;或者说,意义正是在于如此多”信息的存在“构成了信息社会。

说话,”话“本身或许言之凿凿,或许信口雌黄,与”说“这一行为相比,倒显得无关紧要了。尤其在一个曾经闭塞了许多年,导致许多制度、思想也随之滞后了许多年的国度,任何陈旧或是激进的言论都不应该统一视听。

视听若是被统一了,认知也就被垄断了。

当然,也不是说知道更多了之后就必须中庸得骑墙,,恰恰相反,每个人依旧能形成自己的是非好恶,区别在哪里?

人的认知、意见、观点都是主观的,但给予人这种主观权利的途径有所不同。假使有两个人,一个只能不断听到”共和比立宪优越“,另一个深入了解了立宪和共和制,而后自己做出”共和或许更好“的认定——结果虽然一致,过程千差万别。你愿意做哪一个?

就算被”公众选择理论“,我也甘当后一者。

1 thought on “信息社会,说话,“说”比“话”重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