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通波——《大运河画传》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海阔天空
汴河河道剖面。藏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如今,大运河常常被与长城放在一起比较——都是规模庞大的古代人类工程,都在神州的土地上蜿蜒纵横千万里,也都在历史车轮滚滚中见证着漫漫岁月。

大运河和长城在许多方面又显得如此不同。

古时,长城纵然巍峨雄伟,在其军事防御实际用途上作用几何,值得玩味。运河各段则在其开挖以来的历代,都在漕运交通为核心功能方面,发挥着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极其重要的功能。

长城分隔南北,而运河沟通南北。这么评价颇有些历史虚无主义之嫌,但也不无道理。

当代,长城早已不再是汉地驻军御敌的边界前哨,而更多地扮演着如明星一般显赫的民族文化符号。大运河虽也已卸下漕粮运输的重担,但在部分河段依旧保持着水运的功能,在南方苏、浙段的运河中,仍可一睹内河航运的繁忙景象。

从这一点看,至少在两者中,大运河更符合“活着的遗产”的概念。

大运河也更习惯被人们忽视——即便她处于历来的汉文化腹地,显而易见地跟人们更近——就因为人们站在运河边,与站在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之滨似乎无异。

所以,当某天,你站在京津或者苏杭或者运河经过的其他某个城市的某个河堤边,或是某座桥梁之上,惊讶地得知——抑或是蓦然反应过来——眼前这条看起来普普通通,似乎也并不怎么起眼的“运河”,竟就是从前某本教科书上用轰轰烈烈的言辞来描述的(京杭)大运河时,你会更加明白“润物细无声”的伟大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