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视野——《万国天津》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抱残守阙

按照我的个人理解,通常来说,视角与视野是两个概念。从何种方向、角度,乃至立场来进行观察事物,是为视角的定义;最终能够观察到事物多大一个范围,是为视野情况。这么说来,前者是条件,后者则是结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情况而言,视角越多或者越开扩,视野总会越广大。而人们总是会追求得知事物更完整的面貌,而不甘于局限,因此不应当限制自身的视角。

《万国天津》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既非观念中西方列强一味强调清帝国腐朽落后、中国人愚昧野蛮的口吻,也让我们得以短暂跳脱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在我国的土地上肆虐无道的固有思维,回顾十九、二十世纪交替之际天津城墙内外的复杂历史。

在世人较为熟知的“九国租界”之余,还曾有过一个鲜有人知的管理着天津老城与所有租界的“国际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约两年时间里,不少西式近现代化的政策被颁布和施行,以今天看来,许多都带有实验性质。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远不能事事凌驾在各国实控之上,但与原先的封建衙门相比,似乎在某些领域已有了些现代政府的影子;当然在很多方面也得顾及甚至沿袭原制,或是依赖本地乡绅。临时政府从建立至解散并不单纯意味着殖民或是进步,但从今天回望,必然是一段富有历史的历史。

即便如此,在缘起开篇,作者皮埃尔·辛加拉维鲁毫不避讳地描写了联军在攻占天津时列强军队的杀戮和洗劫,对义和拳拳民也表达了充分的同情。作为法国人,皮埃尔形象地在叙述法国屡屡在临时政府面前不愿买单之时描绘了法国官员与军人的蛮横与贪婪。《万国天津》也提及了所谓九国租界的各方,对于本方租界的投入程度参差不一,建设成效想必也有诸多区别。各国列强因时局或是各自当局或个人的立场,表现出了对租界、临时政府、当地人不尽相同的态度,非常值得玩味。

以上可反映一部分我前文所说的视角与视野的问题。

作者也提及了向天津市档案馆提出调阅档案请求但未果,理由是相关材料没有经过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