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未知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与罗摩相会》是我初读三大黄金时代科幻作家的作品。

阿瑟·克拉克在接近五十年以前的20世纪70年代展望人类未来,那时的人类已经大幅度殖民并开发太阳系,并有了首次与外星文明造物接触的机遇。人类以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传说英雄『罗摩』命名了经过太阳系的这一巨型外星飞行器,并派出考察队前去考察。

这一看似探索新大陆式的主题,与『太空歌剧』时期冒险科幻类似,实则在克拉克笔下镶嵌着大量科学理性的筋骨,天马行空而不失严谨,是名副其实的『硬科幻』。

除了完善的世界观设定(联合行星管理下的人类殖民太阳系宇宙)以及充满细节的外太空人类活动、外星造物结构与原理的描绘……克拉克展现给我这个科幻读物的初来者展现的是一副科技感十足的全景式画面。

即便如今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依旧可以感知到那个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杰出作品所能够传达的超越时代的特性。在外星文明造物内部场景的观感塑造不仅让文中的人类科学家讶异非常,也令我们这些读者感到极其震撼。『罗摩』所展现的外星科技不只是高度领先于人类,在许多层面已然远离了人类的认知水平,无法简单地理解其原理。同时,更能够彰显克拉克跳出了以人类自我中心为视角的做法,在于『罗摩』告别太阳系的叙述:这个小行星大小的飞行器的光临仅仅是经过太阳附近来『充个电』,对东道主——造访几周之久的人类——则是一副全然无视的态度。

这仿若是给自信进取、努力探索宇宙的人类的一个星际玩笑,却也是克拉克为第三类接触提出的一种理性设想。

宇宙无穷尽的时空尺度使得遥远距离上的文明即使是相遇也极可能呈现出发展程度尤为悬殊的情况。正因如此,参照『黑暗森林法则』的假设,精明的水星人向『罗摩』发射核弹的冒险行径也显得符合『理性』的特征了。

怅然之余,感叹人类在无限的时空间的渺小,对于充满未知的广袤宇宙增加了一丝敬畏。也正缘于此,给了人类展望与探索的永恒主题以更多理由,为杰出的科幻作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