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是一本旅游导览,丹·布朗的小说我也还是会读下去的吧。毕竟除此之外并没有哪一位作者是我稍有所关注的了。
我并不是一个喜爱读小说的人,更不是一个善于读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人。过去,除了少年时代看的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以及大一时期连续看的金庸武侠小说之外,我想不起来在这之后可曾盯着一位小说作者的作品不放。丹·布朗则是一个例外。
高中寝室里借了胡永强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骗局》三本——2009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看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头一本。后来丹·布朗专注罗伯特·兰登教授的冒险系列,想必也是因为《达·芬奇密码》在书市与口碑上所为其带来的效应。也正是兰登教授这个题材反复在以欧洲为主要根据地摸爬滚打的特色,才让我在那之后仍会去关注这位作者的作品。
现在回忆过去,胡永强同学大约是从99读书人的渠道买的这几本书。这个在当时效仿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发行机构在当时意图在国内建立起一套会员制的图书直销模式,在学校里发了不少传单。后来这个模式并没有成功,但确实让我们学生接触了一些课外读物,缅怀并且感谢一下下。
说回到罗伯特·兰登这个系列——在《达·芬奇密码》之后,慢慢地看了《天使与魔鬼》、《失落的秘符》以及《地狱》,同时期正是我对欧洲及欧洲历史感兴趣的几年,因而分外地觉得这个作者写的内容有趣。新作《起源》面世,跟上一作又已过去了四年,而中文版又晚了一年,所以等待还真是漫长。况且现如今已不如以往学生时代有大把的时间用于闲读,看书的神经也似乎被慵懒细胞所占据,即便买来后怀揣着热情,读完却已经是近半年之后的事了。
《起源》一作在口碑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差强人意,老套路的故事让不少人大叹丹·布朗江郎才尽。以我这样一位拥有着极为粗浅的悬疑小说阅读经验的读者而言——剧情上高开低走,故作玄虚什么的确实存在,兰登教授带着女郎暧昧旅行的固定模式也有些许疲劳——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的题材,《起源》的剧情故事让我得知了世界上存在着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帕尔马天主教教会、威廉·布莱克、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与烈士谷,由将我原本略有所知的安东尼·高迪及其建筑作品也串联在这个发生在伊比利亚国家的故事当中,围绕这些内容打造出探讨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贯的永恒的)主题——对于我来说,哪怕谈不上完美,也是符合预期阅读目的的一次体验。
日后但凡还有兰登教授系列作品,即便只是一本旅游导览,丹·布朗的小说我也还是会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