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复国者们的军火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抱残守阙
a truck of Israel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向耶路撒冷运送物资的以色列卡车,车体漆上了犹太的象征符号——大卫之星。

以色列是个非常有趣的国家,就像组成她的主体民族——犹太人——一样,非常有趣。但在1948年建国前夕,对于所有身处在黎凡特圣地上的犹太人而言,没有什么可有趣的,因为一切都只能用凶险来形容。

最近在豆瓣阅读上读了知乎『一小时』系列关于以色列建国的文字,对其中若干章节颇有感慨。

二战后的20世界40年代,这块『应许之地』上的人们刚刚在积极地做着复国的准备时,周边五个磨刀霍霍的阿拉伯国家咬牙切齿地盯着零散的犹太定居点,只待风吹草动便会大军压境。三面环敌的犹太人仅有2000人的职业军人,加上预备役也才3万多,而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阿拉伯国家10万以上的正规军与他们的飞机、火炮——实际上他们连军火都少得可怜。

于是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军火问题。

当时,从外国获得军火的障碍重重:

  • 受迫于联合国要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以及阿拉伯国家集团的施加的政治压力,尚未获得主权的犹太复国者很难从正规途径购得军火。
  • 受到托管国英国的严格限制,犹太复国者即便在国外求得军火,亦难以在监管下将其运回中东。

而犹太复国者们采用了各种手段,在不懈努力下最终扩充了自身的军火库,在宣布建国的前夕做好了应战的准备。而接下去所要提到的种种,其实就是发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犹太人主要从美国和欧洲两个方向,『静悄悄地』获取军火资源。

 

美国方面

获取军火

目标:购买美国冗余军用物资,并为日后建设本国军事工业获取资料。

资源:二战后美军淘汰的,按废品出售的军用物资、美国国内期刊杂志发表的关于武器制造的资料。

行动方案

  • 从纽约公共图书馆查阅检索各种关于与武器制造相关的期刊目录,并在二手杂志店购买相应资料,翻译整理获取到的各类武器生产工序。
  • 从美国战争资产管理局大批量购买其拍卖的廉价军用物资。

 

运送军火

目标:将获取的军火从美国运输回巴勒斯坦。

资源:犹太人在美建立的民用行业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廉价出售军用运输机、美国空军预备役登记名单中所能查到的犹太人飞行员、巴拿马新注册的民用航空公司。

行动方案

  • 从购买的军用物资中,筛选出适用于民用行业运输的部分,以犹太人在美民用行业公司名义申请出口运输。
  • 将其他无法伪装的物资编号后拆解,打乱至不同船只中与其他货物混装以蒙蔽海关,送达后再重新按编号拼装。
  • 购买洛克希德公司公司多架军用运输机,并进行民航化改造,注册至巴拿马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名下。
  • 电话询问方式招募美国空军预备役登记名单中的犹太人飞行员。
  • 设计复杂的航线以进行军火走私,以弱化遭扣留的风险,这条航线由北美起飞,经南美、非洲、欧洲,最终到达中东。

 

欧洲方面

获取军火

目标:从欧洲直接购买军火。

资源:捷克斯洛伐克有大规模武器出售。

行动方案

  • 以捷克犹太人的人脉资源打通捷克斯洛伐克官员,完成军火采购。

 

运送军火

目标:将获取的军火从欧洲运输回巴勒斯坦。

资源南斯拉夫拥有海运港口且政府存在交涉空间、尼加拉瓜为可收买的独裁政府。

行动方案

  • 成功与南斯拉夫进行交涉,以使用其港口输出从内陆国捷克斯洛伐克所采购的军火。
  • 买通主权国家尼加拉瓜的独裁者索莫查,支付逾20万美元,以尼加拉瓜政府名义进行购买和签收的签字。

 

由于政治上所遇到的困境,以上各种行动大多是派出了极为少量的人力,并以非政府的名义暗中进行,其困难与烦琐不言而喻。其中令人联想到中国对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现『辽宁号』)的购买和运输的故事,许多东西都非常相似。另外,最近的一部斯皮尔伯格反映冷战时期的电影《间谍之桥》,讲述美国律师在政府授意下前往东德与苏联就间谍交换问题展开谈判的故事,也有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地方。

最后呢,这些大多来自走私的军火,帮助以色列人成功抵御住了阿拉伯军队的第一波攻势,随即在反守为攻的逆转之下将胜利书写在了历史的书本中。回首再去看看那些显得十分仓促的应战准备,你就会觉得,这个地球上有些民族确实非同寻常。

发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

总之这世上竟有许多事物,你觉得惊奇,但他们真的都给办到了。这应该算是一种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