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一篇。
根据相对论,时间与三维空间共同构成四维结构,而物体(包括我们)在其中沿着时间这第四维度朝着一个方向头也不回地运动着。
很抽象。
曾经看过一个解释维度的科普视频,从几何层面的一维、二维、三维解释到四维的学说原理,蛮生动的,但随着进度条愈发往后,也越发晦涩难懂,需要许多抽象思维。即便如此,有一套论述能够解释为何“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这对我来说便够了。
宇宙初始的大爆炸创造了四维时空,同时也带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意味着事物总是会朝着无序、混乱的方向演化。既然无法跳脱时光的流逝,那么我们这类寻常碳基生命的衰老、消亡也在熵增狂风扑面的席卷下成为必然。
作为一个群体,人类尚可以用创造和传承文明来组成宇宙中规模的最大的“抗熵系统”;而作为个体,在滚滚洪流中显得无比的渺小与无助。
然而,记忆在此时扮演了神奇的角色。
记忆或许时常模糊不清,也在不断地渐渐消散,但记忆让往事不再变成转瞬即逝的虚妄。
穿透时光的不可逆和熵增的必然,思维的闪动让人类得以在囚禁于时间箭头的牢笼中仰望星空,而记忆的燃烧更是令熵增洪流出现了逆流而上的萤火。物理学与哲学在此交汇了,而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哪怕短暂——也便有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