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得知今年是奥特曼系列60周年的消息。
奥特曼都60周年了。掐手指算了算,还真是。犹记得当年在南苑路三弄弄口5楼的家里头我爸从那台SONY小彩电里调出金华38频道的那个傍晚,屏幕中雷欧奥特曼在东京湾近膝深的水里与怪兽大战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我,数起来应该也已经几乎是30年前的事了。
后来几年里,得益于国内电视的系列引进,还有VCD、DVD产业的兴起,昭和系奥特曼诸君成为了我们自幼儿园至小学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里热情汲取的主力精神产品之一。
说来挺奇妙,昭和系奥特曼陆续制作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却因为历史原因,不经意地变成抛在世纪交替时期的记忆之锚。每当提起这根弦,脑海中总会泛起那段时光的涟漪。
和奥特曼以及当时大量引进的日本动画片一起成为我们这代人在这个时期的记忆象征的,还有大量的港台音乐——那些如今被归类到“流行金曲”的歌。
音乐似乎有比电视节目更强的唤醒作用。不仅因为它短小精悍(精简了感官),意涵也更为浓烈。
之于我而言,代表19世纪90年代的,不仅仅有孟庭苇、陈慧娴、任贤齐、王菲、四大天王以及一批李宗盛写给众人的歌,甚至也有邓丽君……原因也很简单——跟奥特曼一个道理——无非是由于我是在(也只能在)这个年代接收到她的“靡靡之音”。
在记忆的老城里,《明明白白我的心》是梧桐树下的南苑路,《潇洒走一回》是霓虹灯里的解放街,《哭砂》是供销大厦与第一百货大楼,《爱的代价》是南溪溪沿的粮油站,《祝福》显然是听自某个转角,《容易受伤的女人》则似乎缘于某次喧闹的集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和《别问我是谁》唤起星光下牵着母亲的手回家的静谧夜晚,《失恋阵线联盟》和《最近比较烦》则带我回到可以玩到索尼PlayStation和世嘉土星游戏机的表哥家。
也有稍不同的。K102次列车上反复播放的《偏偏喜欢你》就让这首歌每每再次响起时把我拉回十六、七年前那些个寒暑假结束后夜色降临后哐当作响的返校列车卧铺车厢。
音乐能够召唤起点滴或模糊或具象的记忆片段,以视觉的形式从脑海深处调用出来,俨然让我对“联觉”和“通感”有进一步的体会。
以后多年亦如是,流行音乐这种文化介质承载了最多不同时期阶段的回忆。或许是因为看电视必须蹲在相对固定的处所内,又占据了你几乎全部的视听感官,而流行歌曲则是传唱在五光十色的街头巷尾,牢牢摄取了听觉,却又烙上了即时的视觉印象。
想特别提一下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
这是第一首让我察觉到自己是在听一首“流行音乐”的歌曲。在此之前,旋律与歌词的婉转动人都是潜意识而非主动迎合式的认知。我清楚的记得被音箱中的《至少还有你》打动的那一个午后,这是我抛下的时光之锚中相当特殊的一员。
最后再说一句:奥特曼我只认昭和系,雷欧YY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