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小一周

Categories 望梅止渴, 随心所欲

第一晚,从黄龙洞附近的上山绿道攀登宝石山。

花费了不算多的时间与不算少的体力,绕过抱朴道院后来到蛤蟆峰,感到薄薄一层汗液在t恤下的毛孔中缓缓渗出,即将包裹并占领皮肤。不远处已在树梢与山岩上露尖的保俶塔,和抬首即可见的西湖夜色,就是此时最好的犒赏。

杭州城仍是那座杭州城,西湖也还是那片西子湖——那道遥遥浅浅的白月光。

山上被一对陕西姑娘与法兰西姑娘的组合问路,然后结伴走了一段。

陕西姑娘不善说外语,与身边这个不会说中文的外国姑娘交流基本依赖手机语音翻译,因住在青年旅社而同她结识继而相约同行,恐怕很大程度上缘于她的社牛与热心肠属性。这在后来短暂的同行途中与我们知无不言的行为模式中再次得到验证。法国姑娘身着蓝色唐装,一头微卷的金褐色长发,从谈吐上可以感受到她也同样有着包容的心态。谢天谢地,看起来这个地球上还有着不少积极探索和拥抱世界的人类。

不久后,我们一起下了山,而后四个人在白堤上拍了一张合影之后告别。


第二晚,邀同事在晚高峰时刻坐了逾半个小时的网约车,到城北的运河天地寻觅吃饭的所在。

与十二、三年前记忆中此地刚刚开发时相比,如今这里商肆寥落,略显萧条。选项既然不多,索性随意挑了一家融合菜餐厅。

要归功于已经饿了的肚皮,吃得都还算满意。

饭罢,趁着运河边夜色向着南边走了一段,又去会了会拱宸桥和他石拱下缓缓淌过的微波。

到杭州,昨夜既见了西湖,今朝总归要看看运河,没毛病。

本想一路散至香积寺,不成想落雨渐大。作罢,打车回酒店。


第三晚,在湖滨短暂地看了一会儿无人机表演后,赴南山路(其实是柳营路)一家名为“黄楼爵士”的小小酒吧欣赏trio live。

酒吧顾名思义,今夜的三重奏也正是爵士乐了。适合点一杯酒精饮料,在昏暗灯光的朦胧氤氲下,伴随一丝微醺感,沉浸在钢琴、低音提琴与爵士鼓编织的律动下。而后,又有萨克斯和声乐的加入。弦乐管乐打击乐,声声入耳,渐入佳境。

第一次听爵士乐现场表演,也是第一次听三重奏(好吧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四重奏),酒不醉人人自醉,意境丰满,体验不错。

犹记最初在某档播客节目中接受爵士乐启蒙时,听闻说相较于寻常的调性音乐,爵士才是最先锋的音乐流派。那时便有恍然大悟的惊喜,此刻听现场时想起,诚不我欺。当然,欣赏音乐有时或不需掌握那么多乐理,只要能够尽情感受就好了。


第四日中午,简单就了几口中饭,便匆匆赶到美院南山校区,看黑猴的艺术展去了。

实话实讲,除了少量造景以及若干工艺模型实物,此展的硬活着实不多。此行无非是冲着打了四个周目的情怀来捧个场,以及顺便求一本原画册。

晚上室友要看题备考,于是单人行动。先在住处就近逛了一圈的浙大西溪校区,方圆不大,意犹未尽,便又生念头,搭地铁3号线去了许知远开在大关附近的单向空间乐堤港店。门口摆了播客《游荡集》的封面图,甚是眼熟。在书店泡了一个小时,走走看看,最终还是对不住许老板,啥书也没买,文创、咖啡也未消费。

离开时外头大雨滂沱,匆匆打车。回到酒店,室友还盯着手机,说是刷了许久的题。瞧他坐在床上不像挪过位置,又是端着手机学的,很勉强才能信了他。


第五日。没有第五日的悠哉了,工作上收个尾,中午匆忙卷铺盖,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