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与一个世纪,关于沉没与流芳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谈天说地

上周看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战马》,好歹与在下博客名有些许联系,原欲给这匹战时搅基的马驹写篇观后感,不过周六跟女友排队看了3D《泰坦尼克号》之后,顿感神马都是浮云。

泰坦尼克号邮轮的设计图纸

一个世纪前沉没的一艘游轮,十五年前被搬上银幕,遂席卷全球豪揽18亿票房。直至两年前最高票房的头衔才被各种噱头的阿凡达摘走。十五年后,这艘曾经的巨轮又携3D的名义重新上线,追捧依旧。

十四,五年前,我跟随父母在小城的国营影院看《泰坦尼克号》。这座影院又小又破,藏身于窄小的街道中的一个现在看来极不合理的上坡之上,周边满是游戏机房与台球室。平时播映电影,偶尔会卸去银幕变身剧院。约莫十年前,这个小影院在旧城改造中被推倒,但十几年前坐在深色座椅上观看《泰坦尼克号》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从码头泊位旁的茫茫人海、大西洋天穹的满天星辰、巨轮上吐出的口水、轿车后窗的手印、为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母亲、跳船逃生时砸到螺旋桨的路人甲,乃至吹响救命哨声的女主人公,大多画面皆历历在目。

这是部好电影——这是我那时候做出的判断。我毫不怀疑一个小学低年级生当时的智商和情商不能够理解这一切,但十五年后以不同的视角再次看这部电影,我只想说我的判断和票房的走势都是对的。

回顾这部詹姆斯·卡梅隆的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巨资的宣传固然功不可没,然而影片本身可谓成功。而人性美的塑造与真实细节的溶入是我个人评判其为“好片”的依据。

人性美

卡梅隆为上个世纪初首航即遇险沉没的这艘豪华巨轮杜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两个主角的名字(即使中国小学低年级生也)一听即熟,朗朗上口——Rose & Jack。这两个来自不同等级身份的红尘男女在巨轮上相遇,相知,相恋,最后生离死别。穿插其中的,是船艏展臂、三等舱派对、裸体画像等等缠绵悱恻的青丝以及撞上冰山后的互相扶持与自我牺牲。或许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会被议论为俗套,我也经常在爱情电影的评头点足中这么干。但对与Rose和Jack的故事,我始终保持着一些敬意。

头等舱跟三等舱的人在那艘船上没什么机会呆在一起——资料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杜撰的故事也许压根就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一个贵族千金爱上穿背带裤满世界流浪的穷小子?Are you kidding?挣脱匹兹堡钢铁大亨高富帅儿子的怀抱,却愿意跟个穷鬼私奔,阶级差是这个杜撰浪漫的戏剧冲突点,而矢志不渝使这份人性的美丽涌向了光辉。

“你是说像男人那样叉开腿骑马?噢不!”还记得两人认识第二天在船舷的对话吗?影片尾声,101岁的Rose带着尘封的记忆睡去。镜头缓缓移过床头的一幅幅相框,最后停留在一张Rose叉腿骑于马上的照片前。照片中的Rose笑的如此发自内心,犹如正是Jack带她而来,教他骑马,最后为他拍下这张照片一样。此时《My heart will go on》音乐响起,渐强。我相信所有的观众此刻都是百感交集。

Can I take your name, love?

Dawson. Rose Dawson.

很多年后谈起泰坦尼克号,也许大家最先想到的不是一艘在1912年沉没于大西洋的豪华邮轮,而是叫Rose和Jack的一对年轻男女。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一些人性光芒的闪耀令我记忆深刻。在甲板上持续演奏直至沉没前夕的乐队、满怀愧疚最终与舰同沉的设计师汤姆斯·安德鲁,尽管着墨不多,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将在下文中被提及。

真实的细节

都知道《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是真实历史事件所改编。历史是很好的剧本,很多电影都证明了这一点。卡梅隆的爱情故事是杜撰的,但大背景却是1912年震惊世界的一桩海难。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真实?不光是大屏幕、环绕声和3D效果在起效。经过查阅,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源于真实情景,简陋罗列下:

遇险前:

  • 对于泰坦尼克号是“永不沉没的船”的议论。泰坦尼克号及其姊妹船被认为是航海技术史上的里程碑,《造船专家》杂志(The Shipbuilder)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The ship is unsinkable)。
  • Rose刚出场时说道:“还不如毛里塔尼亚号呢”。泰坦尼克号正是白星航运公司为了与对手丘纳德航运旗下的豪华客轮“毛里塔尼亚号”竞争而建造的。
  • 布鲁斯·伊斯梅(Bruce Ismay)。伊斯梅是白星航运公司的常务董事,参与乘坐了泰坦尼克号的首航。正是他唆使船长开足马力全速航行,间接导致了海难的发生。
  • 头等舱大阶梯。Jack到头等舱参加晚宴时经过了奢华的大阶梯,是为泰坦尼克号的象征之一。这个阶梯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 船上的救生艇数量。泰坦尼克号上仅有供1178人使用的救生艇,这个数字只有船上总乘客数量约一半。
  • 泰坦尼克号收到无线电冰山警告的讯号。根据韩海日志,仅1912年4月14日当天,泰坦尼克号就收到卡路尼亚号、加州人号等不少于5艘附近船只的冰山警告。
  • 海员发现冰山后的操作。泰坦尼克号在发现冰山后的紧急操作大致为:右满舵——关闭引擎并向后驶——关闭吃水线水闸。撞击冰山时大部分乘客也确实毫无感觉。

遇险后:

  •  SOS求救信号。泰坦尼克号遇险后先后发送了CQD和SOS信号向外求援。
  • 许多救生艇未搭载满员。事发时,泰坦尼克号左舷救生艇的海员只载妇女和儿童,导致许多救生艇搭载人员的数量远未达上限。而右舷的海员则在妇女儿童优先的基础上允许男性登艇。
  • 海员鸣枪吓止人群跳入放出的救生艇中。
  • 随船乐队在甲板上持续演奏直至沉没前夕。
  • 汤姆斯·安德鲁(Thomas Andrews)和爱德华·史密斯(Edward Smith)。此二人分别为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和船长,在海难后或因心怀愧疚,纷纷选择与舰同沉。
  • Rose被返回救援的救生艇上救起。泰坦尼克号五级高等船员哈罗德·罗威指挥救生艇救起了一些落水后生还的乘客。
  •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景象大致为:船艏下沉,船艉翘起——船身折断,船艏沉没——船艉被船艏拉扯,垂直沉没。这是较受认可的一种沉没景象的分析猜测。

收集的一些真实细节大致如上,虽不见得详细和可靠,颇令人感慨。细节填充着影片,而真实的细节赋予了这些填充物和被填充的整部电影以真实感。一百年前发生的事——那艘沉没的船和那些哭喊的人群——是这样一种惨烈的场面。

一个世纪过去了,这艘曾经的“梦想之船”静静地躺在大西洋底深处。但自从十五年前的那部电影开始,她的名字和卡梅隆导演那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在全世界流芳。纵使3D效果根本不是重点,美丽片段操蛋地被删剪,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强烈建议去影院观赏。不出意外的话,估计全球票房之首的位置又要易主了。

2 thoughts on “十五年与一个世纪,关于沉没与流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