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进行时

Categories 海阔天空, 谈天说地
大运河上的拱宸桥
大运河上的拱宸桥,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办,最终将26项新遗产列入名录中。一直比较关注中国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是次与中国相关的列入项目包括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两个新晋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这个自然遗产的扩展项目。如此可谓是一个盆满钵满的结果,尤其是在如今每个国家每年只有(一文一自)两个名额的背景下而言;且无论运河还是丝路,都属于主题集中,落点涣散的概念引导型项目,申遗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想见。

丝绸之路的复杂在于这在之前只是一个概念(实际上大运河也有这个特点,但大运河至少还真有连成一体的河道),但庆幸的是在国际上这也算得上是个知名的概念,因此具备了将零散的历史遗迹一体化申遗的基础。话说在文化遗产层面,概念也是极其重要的物事。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就是成功地把一套文化故事说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听。在历朝历代皆是风光迤逦的湖光山色,最终凝聚的是山水城市文化的精髓,最终依据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落位于文化(而非自然)遗产名录中。对于丝路,这个中西交流的文化故事也许更容易理解一些。

同时,利用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进行跨国项目申报也开创了中国与他国合作申遗的先河,在名额限制内也提供了一个充分条件,这十分重要,日后想必还会借鉴,也会成为各国抱团申报的趋势。同在本届大会中产生的南美印加路网由也异曲同工之处,既是以道路为纽带,也关联了现时多个国家。

在国人眼中,京杭大运河是富有盛名的,在冠上“世界最长运河”的头衔后所突出的古代浩大工程的属性,一时甚至与万里长城比肩。但很遗憾的是这条绵延千里的人工运河并不是在每一个段落都能展示出鲜明的外在审美之处及举世价值,因此很难真正地将她同类似长城或秦陵兵马俑那样第一眼即可迸发独到震撼力的文化事物放在一起说事。现实中,运河申遗的概念范围由京杭运河基础上扩至浙东运河与隋唐运河,其中片断落实到了京津冀鲁豫皖苏浙多个省市的诸多内。所以许多介绍运河申遗的资料都提到其申报筹备时间长、难度大,原委就在其间。

通过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两个庞大的遗产项目,一箩筐内容被收录进世界遗产范围之内,甚至包括扬州瘦西湖、湖州南浔、甘肃麦积山石窟这些个本就在申遗预备录名单中等待的选手。

丝路和大运河,本质上还是多个遗产点的组团。这个方法中国已经得心应手了,此前早有多次应用。本次大会推出的滇黔渝四处喀斯特地貌,就是对2007年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扩充。使用名额进行既有遗产扩展的选择或许在总数量的增长上造成延缓,却体现了一定的理性,毕竟不能以求多求快的心态面对。试想当年五大连池在大会审议前夕的退出,尤可想象错失宝贵名额的遗憾。而南方喀斯特二期中的遗产点丰富了喀斯特遗产名录中的特色,不管怎么说,这份扩展好歹把中国国内大名鼎鼎的桂林山水拽进了世界遗产的队列。

本届会议也闹了一些些妖蛾子,喧闹、拖沓、插队不老少,大概开会都一个样儿吧。

除此之外,对于未来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计划来说,这届大会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期待,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