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笃信中医的精神是不可取的

Categories 谈天说地

至少以我所在这个视角看来,这是一个充分地享受了科学发展红利的人类世界。在历经了工业化、信息化的巨变之后,大部分的人类已然踏入我们所称的现代社会,远远地告别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蛮荒时代。

科学是最主要的驱动人类进步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应该不大会受到质疑,所以我先将它摆在此处。

宇宙是广袤的,乃至于是无穷尽的,或许人类或任何生命体自始至终都无法探究到宇宙的所有奥秘。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对于有着无限时空的宇宙而言就似沧海一粟,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个体,甚至都无法理解人类已知的知识中的大多数。人类是渺小而无知的。

但这绝不意味着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科学是成系统的、不断进步的;同时我认为其中更加非凡的,乃是从科学演进过程中所衍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的精神,大约意味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辩证思考的意愿、理性严谨的探索。而正是这种精神反过来鞭策和指导了科学的进步。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知与定义,不甚严密。我想传达的是: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形式科学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精神是驱动现代科学这台车辆不断迈步向前的发动机

在理解到这个层面之后,你会更加认同我的观点:科学精神应该比科学本身更重要

回过头来看看中医。

中医,一种传统医学,亦即在过往的文明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医疗知识体系。大部分情况下,中医的内容与世界上其他一些传统医学的诊断、用药等知识一样,无非源自于三种情形:一、漫长时光下积累下来的经验,例如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症;二、封建迷信或迷信的衍生品,比如阴阳五行对应人体五脏的种种说法;三、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畸变。

先看第一种——经验主义。老实说,经验/实验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凭据,经验主义(empiricism)也是哲学乃至现代科学的学者所崇尚的研究方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们自古这么说。然而不得不说,许多陈旧的古籍所记录的,仅仅是在技术条件十分有限的时代中完成的经验收集,与现代的循证医学绝不可同日而语。一位郎中手上的三位有着相似症状的病患吃了某一味草药之后,恰好病症都有不同程度好转,方子就成了典籍中的神方了。这在今天看来,和久旱的村子请人跳大神之后,没过几天就下雨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没准就是凑巧。也就是说,传统所流传下来的许多中医、中药体系内的学识——包括那些今天看来还比较可靠的部分——充其量,只能说源自于朴素的经验主义。而要成为现代医学所接受和承认,必然要通过循证医学的道路。

第二种——封建迷信。不仅仅是上面所说的阴阳五行理论,传统中医中所说的气血津液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更遑论什么奇经八脉了。有太多太多(包括道家学说在内的)古代哲学里用以解释世界运行的概念、词汇被中医用以解释人体。这本没什么,人类一直都在寻找适用万物的原理。要命的是,时至科学如此昌明的今日,还有这么多人——或是蠢或是坏——怀揣着不同的动机在笃信或宣扬这些老旧的理论。

第三种——信息畸变。不用多说了,一两千年过去了,什么都会变质的。加上有心人故意为之,变本加厉也不足为奇了。

总结一下:传统中医中,有一部分是有价值的,但不代表它源自于(现今所说的)科学方法;还有很大一部分则完全是非科学的范畴,趁早归类到玄学。

那是否意味着对于传统中医,我们应该以简单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态度来看待呢?

非也。

回到科学精神这一概念上来。

即便是朴素的经验主义为我们找到了许多味良方,在过程上都只停留在原始的前科学的方式上,我们也无法承认那是一种完整的科学精神。即便是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本草》都是身体力行,不辞辛劳,有着追求真知的可贵态度,终究只能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这是其一。

至于五行理论等等,至今还有许多拥趸,以『老祖宗的智慧』、『国粹』之类的话来不假思索地形容,赤裸裸地站在科学的对立面上(还是那句话:非蠢即坏)。这是其二。

无论是其一还是其二,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认知基础上,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诚然,我们每个个体依旧只能掌握科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但我们不能丢掉科学精神所本应带给我们每个受过教育的人皆可掌握的最精华的要领——独立思考,奉之若圭臬,再辅以最基础的科学原理,就能轻易破除大量盲信。

缺乏独立思考,将自己置身于科学精神的理念之外,一味地笃信『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给盲从的滋生以更深厚的土壤,是当今社会令人失望的影像。

回想起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应是大众深入了解现代医学的一次契机,却被一些媒体或舆论可以渲染为『中医的胜利』,着实荒诞不经。

中医(或传统医学)本身并不可怕,那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历史典籍内社会生活篇章中的文字,部分内容或许也能为现代研究者些许启发,却在如今被有意和无意的方式提上台面、误导与毒害大众,与科学的精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更更更可悲的是笃信这些事物的人们,他们活在一个明亮的世界,却甚至没有想过睁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