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于模因(Meme)的思考

Categories 谈天说地

前一周发了一篇《模因,用习惯和谚语唤起冲动》,草草写就,难堪细辨。

关于模因(meme,迷因)的究竟,为了重新梳理梳理,特意参考英文Wikipedia条目(MemeMemetics)翻译了中文『模因学』条目(为对应genetics遗传学条目名,事后想,以『模因论』为条目名或许更妥)。因自身的英汉翻译能力有限,生物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又缺乏,且源条目的维基化(Wikify)程度较差,仅仅采纳了部分内容,无论质量和篇幅都不足以撑起标题,待后来人实之。

这里仅以自己粗浅的理解来谈谈什么是模因。

什么是模因?

首先,模因是假设出来的概念,并不是一种物质存在。

基因是什么?是生物大分子中携带遗传信息的序列。假设所有的文化信息都有着生命,那么模因就是谚语、观念、学说、宗教这些有机体中的功能因子,发挥着基因在大肠杆菌、天竺葵或科莫多巨蜥身上起的作用。

那么模因究竟起着什么作用?

基因决定了生物遗传信息,经由繁殖的方式使信息得到继承。模因论的观点认为,文化信息中,也有着类似基因的因子决定着信息的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有人际交流——如口耳相传,或借由信息记录——如文字、图像、乐谱——来达成。这样的流动对于信息而言即是传播,使得模因在形式和本质上具备了繁衍的特征。

许多研究模因的学者都将『模仿』视为模因传播的重要方式,这得益于高等生物的特殊能力。牙牙学语、时尚跟风甚至模仿自杀等源自模仿的行为均被划入模因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所带来的效应中。

除此之外,模因应该也具备一些类似于基因突变的特征。粗阅相关资料没有看到类似的带例描述,或许语言学中成语歧义替代本意成为大众认知等现象可否归于此类。

模因的进化

生物学中最广为人知的进化论,亦可从文化信息传播中找到影子。进化论先驱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认为生物物种生存或灭绝与否取决于自然选择。文化信息的传承也在“天择”的环境下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得以尊奉、散布、教授和病毒式传播,最终被系统化、学术化后奉为传世经典,或在耳熟能详、喜闻乐见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反观『回字的四种写法』,则慢慢地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天择说,模因的进化观点中还兼有拉马克主义的获得性遗传的表述。这与因模仿而广为传承的观点相契合。

对胡澈关于模因的四条理解的探讨

周三,胡澈在搏击俱乐部的群中提了他的理解:

1.首先,模因是一段信息
2.其次模因依赖其他的载体去传播、复制和植入
3.模因通过表达、感知而传递。
4.经验主义算不算是一种模因

对于以上四条,我(按模因论)的个人理解是:

  1. 所有文化信息[1](比如一段文字信息[2])的“体内”都有模因存在,这个模因是一段携带其特征的信息[3]。(PS:前文中[1]、[2]、[3]的三处『信息』词义有所差异。)
  2. 模因通过其他载体进行传播。
  3. 模因通过表达、感知而传递。
  4. 经验主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特征由其自身的模因决定。

模因论有什么用?

模因学的观点将人类心智意识端的东西具象化,虽然创造『模因』一词的道金斯本人或许是不经意为之,但后人显然是希望借由生物遗传学的既有认知来对思维层面进行理解。

语言学、传播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一些运用模因论来进行分析或学术研究的范例。

拓展阅读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Wikipedia条目,这里给出一些可在互联网上阅读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