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乌合之观众

Categories 凿壁借光, 谈天说地

奥运会果然好大个盛事,四年一届,既是众多运动员争金夺银的舞台,也是全世界看客拿各种社会化媒体发表世界观的机遇。

几日前读完群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不敢言读懂,但惊讶于勒庞对群体心理的描绘和分析如此之细腻。而且在我眼中,这本书对于如今奥运会期间的舆论种种,亦以19世纪末的语言作出了合理阐述。

当一条关于某国运动员的微博被推送到信息流中,所有参与转发、评论的人们就在实质上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完全符合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的定义,用他的区分法,这大概属于异质性群体中的无名称群体。这样的群体是各色人物的大杂烩,由各种职业、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的人所组成,但一旦身处其中,他们之间就鲜有差别。

群体在传染中被鼓动,所以新浪微博必然是国内信息量最大的奥运资讯媒体。

群体只接受简单的观念,所以微博、门户弹出最多的就是金牌榜。

群体用形象进行思维,所以当五星红旗被悬挂在太极旗下方,所有评论都透着一股怒不可遏。

群体往往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号召,所以所有不利于中国的评判都被诟病或谩骂。

群体需要偶像,所以如今的孙杨和当年的刘翔都被一批人讴歌上天。

群体是偏执与专横的代表,所以如今的刘翔或许还有未来的孙杨会被另一批人骂得什么也不是。

这就是奥运会期间横空出世的一个群体,一批乌合之观众。实际上,当社会化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始,这群乌合之众就已形成。包括你我在内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奥运会只不过是形成了群体性爆发契机,给了群体一个发泄的时机和理由。

浩瀚的社会,群体必然存在。我与我所在的乌合之众将继续在集体心态中交流、传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